鴨糞處理成肥料的方法
將鴨糞處理成肥料,通常需要經過無害化處理,常見的方法包括堆肥法、發酵法等,以下為具體操作要點:
堆肥法:將鴨糞與垃圾、墊草等有機廢棄物混合堆積起來,通過產生高溫及微生物相互拮抗作用,致使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卵死亡,從而達到無害化的目的。
好氧型堆肥發酵:
條件:需提供足夠的氧氣,一般要求在堆肥混合物中有0-25%的自由空間,可用蓬松的秸稈材料與鴨糞混合,并在發酵過程中經常翻動發酵物;適當的碳氮比,一般要求為30:1,可通過加入秸稈量來調節;濕度控制在40-50%,溫度保持在60-70℃。
操作:好氧型堆肥常見的是高1.5-2.0米、寬2.5-4米的長條形糞堆,頂部形成30度坡頂,多雨季節下雨應成半圓頂或加頂棚防雨。每2~3天翻動1次,以充入空氣保證好氧型細菌的活動。新型的堆肥方法是采用強制通氣的方法來輸入氧氣,這樣大大縮短好氧堆肥的時間。
厭氧型堆肥發酵:
條件:一般常堆成高2~3米、寬5-6米、長50米的糞堆,不進行翻動,設備簡單。厭氧型堆肥的堆內溫度較低,堆肥時間需4-6個月,堆肥過程中會散放臭味,最終品含水量較大。
操作:為了減少厭氧堆肥中的含水量,可在鴨糞內加入30%的鋸末屑或秸稈粉,或加入10%~15%的過磷酸鈣,堆積時間也可延長至6個月,這樣可以改善鴨糞厭氧堆肥的肥料質量。
發酵法:
液態有機肥發酵:購買專業處理產品(如“畜禽流體糞污快速發酵劑”),將產品與紅糖、溫水混合激活后備用。調節鴨糞的濕度至可以基本流動,將激活的菌種均勻地灑入鴨糞水中,簡單翻動或者不翻動均可。在日氣溫25℃左右時,一般3-7天粥一樣的鴨糞變成暗紅色、褐色,臭味下降;顏色變成暗色且基本無臭味就變成了液態有機肥,可以直接抽取到作物澆灌。
固態有機肥發酵:購買專業發酵劑(如“家禽糞便專用高溫菌發酵劑”)進行激活。將干鴨糞或者含水量低的鴨糞與含水量高的新鮮鴨糞進行混合,堆成寬1.2米左右、高1米以上的條狀,將激活菌液一邊堆一邊撒入鴨糞中。一般24小時升溫到70℃左右,72小時左右溫度下降到60℃以下,不需要翻堆,一般7-10天發酵完成,成為無臭味的有機肥。
發酵車間的房間設置
發酵車間通常包括以下房間或區域:
原料準備區:用于存放和預處理鴨糞等原料,可能包括攪拌設備以調節原料的濕度和碳氮比。
發酵區:這是發酵車間的核心區域,用于進行鴨糞的堆肥或發酵處理。根據發酵方式的不同(如好氧發酵、厭氧發酵),發酵區的設置也會有所不同。好氧發酵區可能需要設置通風設備以提供足夠的氧氣;厭氧發酵區則可能不需要。
成品存放區:用于存放已經發酵完成的有機肥料,等待包裝或銷售。
設備區:用于存放和維護發酵過程中所需的設備,如翻堆機、通風設備、水泵等。
控制室:用于監控和調節發酵過程中的溫度、濕度、氧氣含量等參數,確保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