炭黑干法滾筒造粒機在適當條件下可以通過大回流實現造粒,但需結合設備設計、工藝參數和物料特性綜合調整。以下為具體分析:
一、大回流在干法滾筒造粒中的作用
促進顆粒成長:
大回流通過增加母粒(已形成的顆粒)與新加入粉料的接觸機會,利用物理附聚力(范德華力)加速顆粒成長。母粒作為“核心”吸附周圍粉料,形成更大顆粒。
提高造粒效率:
對于高結構炭黑等難造粒品種,大回流可縮短壓實階段時間,提升單位時間內顆粒產出量。
二、大回流造粒的可行性分析
設備適應性:
滾筒造粒機的傾斜角度、轉速、床層厚度等參數需與大回流工藝匹配。例如,轉鼓式造粒機通過調整傾斜角(通常超過30°)和轉速,可優化顆粒滾動與碰撞效果。
工藝參數控制:
回流比:需根據炭黑品種調整。高結構炭黑回流比通常為1~3,大回流可能需更高比例,但需避免過量導致設備負荷過大。
床層厚度:需與回流比協同優化,過厚可能導致壓實不均,過薄則影響顆粒成長效率。
轉速限制:轉速過高會導致炭黑因離心力附著于筒壁,反而降低造粒效率。
物料特性影響:
炭黑結構:高結構炭黑(如中超耐磨爐黑)需更高回流比以促進顆粒形成。
粒徑分布:大回流可能導致顆粒粒徑分布變寬,需通過篩分等后處理工藝控制。
三、大回流造粒的潛在問題
設備負荷增加:
大回流會顯著提高母粒循環量,可能加劇設備磨損,需加強托輪、滾帶等部件的維護。
能耗上升:
為維持造粒效率,需提高電機功率或延長造粒時間,導致能耗增加。
顆粒強度限制:
干法造粒的顆粒強度普遍低于濕法,大回流雖能提升產量,但可能犧牲部分顆粒強度,需根據應用場景權衡。
四、優化建議
實驗驗證:
通過小試或中試確定最佳回流比、轉速和床層厚度,避免盲目擴大回流比例。
設備升級:
采用內回流或螺旋輸送器等設計,提升母粒循環效率,減少人工干預。
工藝協同:
結合篩分、磁選等后處理工藝,確保最終產品粒徑均勻、雜質含量低。
上一篇:畜禽在飼養周期內的糞便產生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