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擠壓造粒法復合肥生產工藝流程圖及關鍵步驟說明,該方法通過機械壓力使物料成型,適用于高濃度復合肥生產:
擠壓造粒法復合肥工藝流程圖
原料處理 → 計量配比 → 混合攪拌 → 擠壓造粒 → 干燥冷卻 → 篩分包裝
1. 原料處理與配比
原料選擇:
基礎肥料:尿素、磷酸一銨、氯化鉀等(需粉碎至80-120目)。
添加劑:防結劑(如硅藻土)、微量元素(如EDTA螯合肥)。
配比設計:
根據養分需求(如N-P?O?-K?O 15-15-15)計算各原料比例。
添加順序:先加大量元素,后加微量元素,避免預反應。
2. 混合攪拌
設備:臥式雙軸攪拌機或轉鼓混合機。
工藝參數:
攪拌時間:5~10分鐘,確保均勻度(變異系數CV≤3%)。
水分控制:添加適量水(≤5%)或蒸汽,增強可塑性。
3. 擠壓造粒
核心設備:
螺桿擠壓機:通過錐形螺桿產生高壓(10~30MPa),物料從模孔擠出成型。
模頭設計:多孔板(孔徑1.5~5mm),可更換不同規格。
關鍵控制點:
溫度:筒體加熱至60~80℃,降低物料黏性。
螺桿轉速:100~300r/min,影響顆粒密度與產量。
4. 干燥與冷卻
干燥工藝:
帶式干燥機:熱風溫度80~120℃,停留時間20~40分鐘,水分降至≤2%。
振動流化床:適用于小顆粒,熱效率更高。
冷卻方式:
冷風冷卻至環境溫度,防止結塊。
5. 篩分與返工
篩分系統:
雙層振動篩:上層篩孔5mm(分離超大顆粒),下層篩孔2mm(分離細粉)。
返工處理:
超細粉返回混合機重新造粒,超大顆粒經粉碎后回摻。
6. 計量與包裝
自動包裝線:
電子秤計量(25/50kg/袋),縫包機封口,噴碼標識。
抽檢:
抽樣檢測養分含量、顆粒強度(≥15N/粒)、水分等。
技術要點與優勢
顆粒特性:
密度高(≥1.2g/cm³),養分均勻,適合機械化施肥。
工藝優勢:
低能耗:無需蒸汽養護,比傳統法節能30%。
靈活性強:通過更換模頭快速調整顆粒規格。
環保措施:
密閉生產,粉塵回收率≥95%;廢水循環使用。
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問題 原因 解決措施
顆粒裂紋 原料含水不均/干燥過快 延長混合時間,分段干燥
模孔堵塞 添加劑熔點低/未預混合 選用耐高溫添加劑,加強預混合
養分分層 混合時間不足 延長攪拌時間至12~15分鐘
該工藝適合中大規模生產,投資回報周期約2-3年,是復合肥主流造粒技術之一。
上一篇:轉鼓造粒技術要點
下一篇:中藥渣生產為有機肥的國內研究動態